第一篇:当前农村危房改造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危房改造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各级职责。我镇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列为镇的主要工作之一,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财政、民政、国土、建设、扶贫、残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协调指挥。同时制定印发《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签订职责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透过广泛宣传,采取召开镇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进行危房改造。
三是注重审核,选准危改对象。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和调查小组调查核实、村民小组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镇政府审核申报”五个程序进行。对象审定后,分别对每户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等认真分析研究,根据统一的标准,确定了“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一般户四种补助类型。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居住房屋极度危险、家庭极为困难农户的房屋先行改造建设。
四是科学规划,突出地方特色。本着“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的原则,从改善人居环境、改变农村面貌的实际出发,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镇村规划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通电、通路、通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
五是加强督促,注重质量监管。始终把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危改工作督查方案,成立危改工作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危改工作进行督查,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不贴合设计标准的建房点要求建房户限期改正,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六是建立信息档案,完善危改资料。为方便查询,我镇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数据资料档案库,由专人负责,做到完整、真实、准确。认真做好项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的收集,分类存档(包括房屋报建审批资料、设计图纸和施工合同,房屋竣工验收表格等)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农村人居条件。农村危旧房数量逐步消减,困难群体人居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农村面貌有所改善。危旧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三是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让农村困难群体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了农村困难群体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农村危房改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项目投入单一。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上本级财力有限,且近两年建筑原材料上涨,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二是由于农村危房改造数量大,镇级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大。
三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集中建房危改点的水、电、路、广播电视、农村消防、群众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因投入不足而跟不上发展需要。
三、对农村危房改造的建议
一是引入第三方承建机制。可以由住建部门和镇政府推荐担保,选择第三方承担本镇的危房改造。由贫困户委托第三方进行危房改建。凭签订协议,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贫困户自筹资金同时拨付给第三方进行危房改造。第三方负责危房改造各环节的申报审批和验收,对验收合格负责。这样既避免了贫困户自筹资金不足,也有效避免各环节“掉链子”的问题,更减轻了镇住建部门人手紧张的情况,可以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监督第三方。
二是参考学习湖南、江西等先进省份的做法,采用“交钥匙工程”等方式,全过程做好危房改造的推进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三是广泛开展危房改造项目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国家惠民政策的认识。加大电视、广播、多媒体宣传的力度,在村务公开栏张贴明白纸,为危房改造户发放明白卡,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知悉危房改造的程序和和各项标准,让危房改造全过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二篇:当前农村危房改造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危房改建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的重大举措。自2008年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以来,惠及了农村相当一部分需要改造的农户。农村危房改建补贴政策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有效防止了“关系户”、“人情户”或“假借户”等骗套危改补贴以及各级截留挪用危改补贴等问题的发生。但在精准扶贫中,调查了解发现目前危房改造“先建后补”的政策在理解和实施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危房改造“先建后补”政策实施的成效
自危房改造“先建后补”政策实施以来,充分调动了贫困农户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身有一定劳动能力,有一定经济能力或者有能力借到钱的贫困户从“先建后补”政策中受益,这类贫困户是“先建后补”政策实施的主要受益者。2008年-2016年,中央累计支持了2311万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占了全国农户总数的10%(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7年1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布会)。
二、危房改造“先建后补”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到2018年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首要一条就是落实住房安全有保障,危房改造贯穿精准扶贫全过程,危房改造任务重,时间紧,但按照目前进度推进,危房改造将会成为精准脱贫的“后腿”。这不是扶贫干部不积极推进,不是扶贫帮扶单位不支持,也不是基层住建部门是贯彻落实,实则“先建后补”政策实施的滞后性造成。
(一)“先建后补”政策一定程度制约了“三最”原则的落实。
危房改造有 “三最”原则,即“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原则。“先建后补”的危房改造政策恰恰让最危险、最贫困农户“望策兴叹”,他们因无法筹集到建房资金有的住在很破旧的房子中好多年了。据了解,目前建一套60平方的红砖房需要6-7万元。在最近帮扶的几条村2017年危房改造意愿调查中,有近5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表示没有筹集到改建资金只能放弃2017年改建计划。根据其他扶贫单位反映,情况也差不多。而这部分贫困户不少已经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往后推了一年又一年,这部分贫困户共性的特点是老弱病残,家中无劳动能力,要么爷孙搭配,要么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要么五保户,要么家中有病残。
(二) 贫困户对“先建后补”政策顾虑重重
因为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没有还钱能力或者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不愿意借钱,同时他们担心“先建后补”的资金不到位,不相信、有顾虑,不愿承担这个风险,况且有好多验收不合格的案例。目前一个帮扶单位负责3-5条村,让帮扶单位先垫支改建不现实,一条村危房户就不少于10户。按1户按照补助标准4万垫支,10户就是40万,30户就是120万。一户两户可以帮扶单位想办法帮助,但是10户8户的,就不现实了。同时目前,住建部门一年验收两次,即6月和12月。验收后补助资金的确存在难以及时到位的情况。据了解,2016年第二批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有的县2月中旬才部分到位,有的县还没到位。按照省标准,一般贫困户补助4万元,但目前只补助了2万。还有2万何时有,相关部门未有明确,贫困户翘首以盼,对扶贫干部推动危房改造工作造成困扰,有的贫困户以为在“忽悠”。
(三)“先建后补”政策实施过程各环节容易“掉链条”。
按照《广东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指引》第八条规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改造实施阶段、改造验收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改造补助申请、初步核查、危房认定、资格审核与公示、建立档案。改造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列入改造任务、签订改造协议、实施改造、现场检查与指导。改造验收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组织验收、拨付补助资金。 虽然规定很严谨,但是要扎实做到很难,就是做到,各个环节的周期很长。据了解,2017年不少乡镇的危改户有300到500左右,乡镇的住建部门配备是3-5个人,即人均100户。不少乡镇有20个左右的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又有20个左右的自然村,且有的村距离镇委镇政府将近1个钟路程。要想把各个环节工作做好做实,其工作量和工作周期可想而知。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加之一些贫困户对政策理解不充分不全面,就会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未有按程序进行改进,或缺少相关举证材料,或面积超标,或质量不合格,或建址不符合相关要求,从而导致最后验收不合格。
三、改进危房改造的建议
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步伐,有必要改进危房改造政策的实施,让危房改造政策和措施更接地气,变“先建后补”为“先补后建”。经过精准识别,危房改造贫困户非常明确,住建部门又进行了危房鉴定,不能因为担心个别贫困户领取补助而不建就否定全部贫困户,否定“先补后建”的有效性。只要“先补后建”机制健全,有需要、有意愿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就能更快更及时得到改造。
一是引入第三方承建机制。可以由住建部门和镇政府推荐担保,选择第三方承担本镇的危房改造。由贫困户委托第三方进行危房改建。凭签订协议,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贫困户自筹资金同时拨付给第三方进行危房改造。第三方负责危房改造各环节的申报审批和验收,对验收合格负责。这样既避免了贫困户自筹资金不足,也有效避免各环节“掉链子”的问题,更减轻了镇住建部门人手紧张的情况,可以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监督第三方。
二是参考学习湖南、江西等省的做法,采用“交钥匙工程”等方式,全过程做好危房改造的推进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三是广泛开展危房改造项目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国家惠民政策的认识。加大电视、广播、多媒体宣传的力度,在村务公开栏张贴明白纸,为危房改造户发放明白卡,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知悉危房改造的程序和和各项标准,让危房改造全过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