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3 03:16:3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本文共12199字]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故事内容。

2、情感目标: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并培养学生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3、技能目标: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在网页上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所做的实验,不仅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他那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人类前进的永恒动力。如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

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的疑问,学生不易理解,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课文中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的疑问,学生不易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也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伽利略的聪明才智。所以,教案和课件主要是根据学生这种学习需要设计的。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设计】

利用网络教学,采用发布网站方式来实现。设计制作了网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并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走进课文”──让学生阅读全文后,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点击名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课文中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位名人的生平和成就;“提出疑问”──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难点,即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练笔交流”──给学生设置一个情境,并根据情境进行练笔和交流;“拓展延伸”──学完课后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拓展的平台。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媒体应用一、进入网站,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敢于怀疑别人的勇气,哪怕他是老师,是名人,是世界级的权威。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正音,齐读课题:

着:zháo打开《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学习网站。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一上课后的谈话,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向权威挑战的勇气,使学生早早地进入课文所需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点击“走进课文”,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巡视指导。点击“走进课文”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所读的课文不在课本上,而在学习网站上,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课文是教师精心处理过的,当鼠标停留在某一个难理解的词语上时,随即会出现这个词的注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如:学生的鼠标移到“比萨”时,就会出现“比萨”的注释──“意大利的一个城市。”

三、师生交流,点击名人

1、师: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伟大的人物?

板书: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2、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各用一句话介绍。

学习第1、第2自然段。读好第2段中的对话语气。

3、点击名人,进一步了解两个伟人:

学生自己浏览两位名人的资料。打开“点击名人”这一栏目,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教学效果评价:

让学生在学习网站上自己浏览有关“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有图片,也有他们的生平、主要成就的介绍,学生很感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四、动画演示,理解疑问

1、范读亚里士多德的话,教师概括成“重快轻慢”。(先自读,再指名读)

2、伽利略是怎样提出疑问的?

先指名学生读第3段中伽利略的话,再让学生背诵。

3、学生点击“提出疑问”的两组动画,尝试说说两种假设。

4、教师演示,请学生上来说就两个假设。鼠标移动使“亚里士多德的话”变色。

鼠标移动字体变色,把两个假设分开。

打开“提出疑问”这一栏目,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假设。教学效果评价:

本教学环节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点击“提出疑问”这一栏目,再自己演示两组动画,教师要求一边演示,一边配上画外音(即伽利略的两个假设)。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能轻松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并充分感受到伽利略的聪明才智。五、指导朗读,开展比赛

1、指导朗读第4段,注意读好“反复”、“总是”。

2、教师范读5、6两段,读完后学生向教师挑战。

教师提醒:这两段话不好读,语气变化多。

3、开展比赛,学生朗读。鼠标移动字体变色,强调两个词语。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字体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读好第4段;在读5、6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向老师挑战,深化并实践课文的主题,强化情感目标。六、设置练笔,师生交流

点击“练笔交流”,出示试验结果的画面,并出示练笔。

“试验前责备,取笑伽利略的那些人,试验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联系课文,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点击:“练笔交流”,利用画面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练笔,并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学效果评价:

点击“练笔交流”,利用画面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练笔,在学习网站上以“网上论坛”的形式进行交流。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七、总结课文,谈谈感想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点击“谈谈感想”,学生用键盘录入文字,在网上交

流。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以“网上论坛”的形式交流感想,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推向深处,使学生从网站学习课文,再将感悟带回网站。

【教学流程图】

1、进入网站,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阅读全文后,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师生交流 ……此处隐藏8544个字……的是如何进行试验

的?周围的人有何反应呢?

(4)、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伽利略具有怎样的品质?

(5)、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深刻含义呢?

4、小组合作解惑

(1)出示亚里士多德资料,了解其巨大的贡献,体会他在当时科学界无法撼动的地位。引出“信奉”一词。

(2)自读第三自然段:分析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3)课堂小练笔:放飞思维: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

(想象周围人在实验之前与之后的不同反应,包括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情等)

三、 展示资料、拓展延伸

4、体会伽利略的品质

(1)出示名言: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伽利略(特殊的勇敢是何意?)

(2)出示伽利略生平资料,了解他伟大贡献以及为坚持真理而遭受的非人折磨,体会其坚定,执着、勇敢的品质。

四、体会句意,深化总结

1、出示最后一句话,思考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zháo) 地

亚里士多德不同时着地

信奉

伽利略同时着地怀疑并试验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

第五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

注意正音:着地违背的确固执

二、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

1 / 3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

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 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三、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3.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学生自由选择)

2.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3.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流: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答才更加严密。

二、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

1.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

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所以产生了怀疑,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确实错了。

你能不能更简单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

(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

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您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的确有错误。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

(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

3.??

4.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等)

三、受到启示,延伸课外

1.到底实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范读最后一段,并出示最后一句话)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

(突出“才”字,人们原来一直信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说他“胆大妄为”,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

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何况常人。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人,应该追求的是真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

3.现在,如果老师把课文题目改成《两个球同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课下仔细研究,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推荐更多范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本文共1219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