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自评报告
根据《邯郸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邯郸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方案>的通知》(邯教〔2020〕248号)文件精神,我校按照《邯郸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细则》要求,对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逐项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评情况
(一)自评报告
1、高度重视,成立组织。大名县回民中学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高度重视,在县教育体育局指导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大名县回民中学能力提升工程 2.0 领导小组,下设县回中能力提升工程 2.0 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组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指导团队。即信息化管理团队和信息化指导团队。指导团队成员在加强自身学习基础上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县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研修培训活动,拓展视野、提升能力。
2、确定“三提高一全面”目标,抓实任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信息化建设,我校先采取试点年级整体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分层分类对试点年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全程融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学时不少于100学时;2021年我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建立信息化应用制度,构建学校信息化运行长效机制。同时建立校本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本校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管理机构,明确学校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业务小组、技术小组、学校校本管理小组等主体在本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中的责任与义务;到2022年,查漏补缺,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制度,机制建设,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构建完善的学校信息化服务运行体系。2022年底前全校教师均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并完成任务。
我校及时制定了研修活动实施方案、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和教师个人制定研修计划,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形成“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支持、整体提升”的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的研修共同体,确保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顺利推进。
3、学校信息化设备配备。(1)教师机1部,与我县配备的一体机完美融合。实现了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这样为教师创新教学,多学科融合以及数据分析提供了保障。(2)班班一体机。我校现有34个教学班,班班都有一体机,一体机中装有希沃白板等一系列备课资源,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便利,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必要基础保障。(3)网络资源便利。一个是外网的100兆宽带,另一个是由教育局统一安装千兆教育网络。同时,学校WiFi全覆盖,教师在校园内随时可以应用平板、手机等设备进行教学。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条件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4、应用成果的资源库建设。狠抓资源库建设,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建立了本校资源库,滚动使用,实现资源对接和共享。以年级组为单位,从信息化规划设计到校本研修、教师个人学习成果形成和课堂实践等整校推进全过程资源为呈现形式,为更多参训教师提供学习案例。
5、校本团队建设情况。(1)信息化管理团队。建立了由张啸龙校长为组长、杜江民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学校混合式校本研修,指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和校本应用考核等。
(2)信息化指导团队。建立由业务校长杜江民为组长,教务处肖建丽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指导团队,负责本校校本研修活动开展、课堂实践的指导实施、培训成果的形成与锤炼,同时与管理团队协同形成教师信息化持续发展机制和学校信息化保障机制。
6、经费保障情况及其他相关工作基本情况。(1)后勤保障。为促进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顺利实施,学校安排专项培训经费20多万元,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建立了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
(2)纳入考核。根据市、县能力工程2.0实施方案和市、县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评价标准,制定了我校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考核包括:整校推进、资源建设与创新成果;相关工作过程性资料,包括考核项目、内容、考核标准等;通过随机听课和学生访谈等。加强学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监管评估,建立能力提升工程 2.0 分级考评机制,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
(二)规划设计
(1)学校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和使用的长期规划,发展目标科学合理,时间表、路线图等清晰完整,有符合学校特点的特色发展规划; (2)学校制定了符合学校特点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整体推进方案,培训机制团队培训与建设等整校推进方案具体、详实,便于操作和执行; (3)教师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完成相关研修计划课程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各类研修活动和实践应用; (4)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小组研修规划。目标合理,研修过程清晰完整。研修组计划包括信息化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反思总结、教学提升、成果打磨等; (5)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制定《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实施细则》。
(三)制度建设
(1)学校有信息技术软、硬件设施维护管理制度,能保证软硬件设施及时维护与有效管理;(2)学校有信息化管理团队及培训指导团队组织管理制度,能有效发挥团队组织管理及培训指导作用;(3)学校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修管理制度,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培训与研修; (4)学校根据《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实施细则》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考核,能有效激励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原则上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能够完成三个微能力点的学习,能够将所学微能力点运用实际教学中); (5)有学校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能促进信息化教研扎实开展; (6)基本形成了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课堂评价体系; (7)建立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将本校应用考核结果能与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
(四)过程资料
(1)学校能提供与微能力“整校推进”培训相关的影像及文本证据资料,相关资料真实有效,但不够齐全。(2)研修组(教研组)培训的相关资料;学校提交的培训过程性资料还不能完整体现培训实施的全过程;(3)教师个人“微能力”培训的相关资料还不够齐全。
(五)教师考核
(1)学校根据《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实施细则》对教师进行了全面考核,为全校所有教师都确定了具体等级;(2)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其它部门组织的关于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的培训,但能提供培训笔记或培训心得的资料不齐全;(3)每位教师按个人所选“微能力点”提交相应证据资料。每位教师提交的证据资料符合“微能力点考核规范”要求。证据严格有效;提供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等应用支持平台的日常信息化教学、教研等活动的证据资料不齐全。
二、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认识不到位,培训学习不认真,存在应付,侥幸心理。
2、各教研组能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应用研修活动,但不够深入,效果不理想。
3、经费投入不够,部分班级多媒体陈旧,经常出问题,个别还不能正常使用。
4、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还不够深入,还存在个别教师上课不使用多媒体教学现象。
三、下步打算
我校将根据上级要求,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加大专项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狠抓学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将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与应用纳入教师当年继续教育学分,将其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基本条件,将其作为评选市县级名师、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建立培训、应用相互促进的机制,使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成为常态,形成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应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