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班主任工作中的松与驰

时间:2024-01-19 01:57:27
班主任工作中的松与驰[本文共3221字]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正确把握学生教育中的松与驰的度非常关键,自如调节松弛有度,伸缩有节,否则会弄巧成拙。就如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要正确把握严格的尺度,严中有宽,宽中有爱,做到松弛有度。

教以正、管以严,这不仅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需要,也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需要。常言道:“树不修剪不成型,人无管教不成材”,“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终变坏”。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此也深有体会。严,只有做到严之有法、严之有理、严之有度、严之有恒,以及严之有情,“严师”才能出“高徒”。

一、严中有宽

在育人的实践中,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各变相体罚。心虽善良,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再不属“严是爱”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风霜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作,心理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而且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但有些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难免会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他们的这种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所以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而要有分寸。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从以下方面做起:

(1)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纪律严明,“依法治班”。这项工作一般在开学初就要做好。各项校纪校规和日常行为规范,是第一堂班会课的必学内容。要让学生心中有数,免得日后犯忌了班规还不知道。事后的补救,往往不如事前的预防有效。

(2)要公平公正,不要感情用事。班主任在对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上,在面对优秀和后进生上,在运用批评和表扬上,在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在处理问题和事件上,在给予关心和照顾上,在评写操行和鉴定上,在推举先进和模范上,在提供条件和机会上都要在某些细微末节问题的处理上都要出以公心,处理公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戴,才能获得对每一个学生提出教育要求的权力。

(3)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对第一次犯错的同学要给以适当的机会加以改正,但对屡犯的,要态度坚决,不给情面。

3.严之有理:严也要合乎情理。班主任对班级要进行科学管理,对学生要讲清道理,处理事情要公平合理。有经验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并不是靠“以权压人”,而是靠“以理服人”。他们对待违纪者,总是耐心地听其辩解,然后才拿出处理意见。处理时,他们也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重罚后进生,也不偏袒尖子生;不纵容明知故犯者,也不委屈无辜受累者;基本上能够一视同仁、公平合理。另外,他们平时也很注意学习有关科学管理方面的理论,并能应用于实际。班主任老师要打开学生心灵之门,就不须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严之以恒:严必须持之以恒。避免犯忌“冷热病”,时紧时松。长期坚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班风、学风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更要出氧气不断地加以培育。比如,我班开学之初纪律常常是不尽人意。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了整治措施,每天由值日班长和岗位负责人严格检查班中的纪律情况,并每天评出几位优秀的和最差的,然后当众公布,并在纪律最差的人中选出一个人专门负责当日的纪律工作。此项措施常抓不懈,效果是有明显的提高。所以班主任也就必须做到脑勤、嘴勤,而且还要持之以恒,不能到最后没有了尾声。

二、宽中有爱

每个人都渴望得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是一个人保持愉快心情和旺盛热情的需要。对学生而言,班主任既是“严师”,更应该是“慈母”。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处处想学生所想。温馨的话语,再加上亲切的体态:一次凝视、一个微笑、握一次手、摸一下头、拍一拍肩膀、弯一下腰、倒一杯水……学生会被老师的爱所包围。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比如对待小学生进网吧打游戏问题,不是简单地给以处分了事,而是在第一次发现后及时制止,在班会课上进行“打游戏危害性”讨论,分析这些同学的心理,认识打游戏对身心的危害,书面保证改正不良习惯,并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以抵消自己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当学生犯了错误,我常常先听听他对这个事情的看法,让他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以及产生的根源。大多数学生往往在班主任老师教育之前,已经认识了错误,也有了改正错误的决心。这个时候如果班主任老师再去严厉指责,反而会把事情搞僵。很多学生在犯错误之后,对班主任老师的慈爱和宽厚的态度,会比采取任何办法更有教育效果。

爱学生,就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情怀,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班主任老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班主任老师,如果一个班主任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班主任老师。”为此,我对学生从爱心出发,以母亲般的爱、手足般的情、朋友般的理解,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班女生普遍胆小、害羞,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相应措施,利用班会或其他可利用的时间要求同学走上讲台畅所欲言,胆量越小的越多鼓励,多给机会,结果同学们的口才得到了锻炼,胆量也大了,课堂气氛也有所好转,自信心也增强了。

小学生每天在学校占用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个性不够稳定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爱心培植的依据。中国有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如此,即使愚顽如石也能感化。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用心去征服学生的心,用爱去唤醒学生的感知,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皆以诚相待,以父母、以朋友、以姐妹身份相交,必能拉近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收感化“金石”的效果。记得我初当班主任时,班级有一个“让人爱不起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只是喜欢惹是生非,我凭着一颗做班主任老师的责任感和良心,对这个学生投入无限的爱,跟他耐心谈心,但对方仍听不进去,从中我感受到他对我给他的爱不理解,产生反感。从此我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改批评为表扬,表扬他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并安排他管理班级的自行车。在帮助他的过程中,我和他主动交心,交朋友,让他知识班主任对他的一片赤诚的爱心。现在,他惹的烦心事少了,同学喜欢他的多了。可见,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确已尽心尽职,我想问题还是能解决的。学生需要班主任老师的耐心教育,也需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不可能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关键在于班主任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做到宽严适度、刚柔相济。

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爱是一种疏导,是一种理解,是一种人文关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我们的教育应该多一些商量探讨,少一些指责命令;多一些自主思考,少一些约束管制。

总之,从实践中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就如同调味品中的“味精”,在蔬菜中放得过少则淡而无味,放得过多则苦而难食,只有放得适量,才能烹出美味佳肴。我们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应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实施教育,也应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爱过则溺纵,严过则凶暴,信过则奢求,细过则越俎代庖”。只有适当、适中、适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班主任老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要教育好下一代,就要正确处理好“爱”与“严”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爱之深,求之严,有松有驰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班主任工作中的松与驰[本文共322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