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
文章标题: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
摘要:建立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体制的尝试主要是由欧盟和美国推动的,欧盟希望整合国际反垄断法律并在wto范围内执行,而美国则希望组成一个国际竞争网络(icn)作为多边合作平台。而根据两个途径设计的规划来看,很难分辨哪一个途径更加适合、更节约成本。通过比较,可以发现wto和icn途径
之间同时又是互补的,这将导致两个体制的长期共存。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网络;反垄断
(一)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背景
反垄断政策(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而实施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反垄断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1],确保竞争机制在相关市场发挥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增进消费者福利。依照wto的贸易与竞争专家组及多数成员方的观点,“反垄断政策”是“反垄断法律与措施”的统称,其体现可以是综合反垄断法、含反垄断规则的部门法规或私有化政策等。关于反垄断政策的典型规定是为处理各种反竞争惯例(包括固定价、瓜分市场或共享市场、串通投标与其他卡特尔安排、滥用垄断地位或垄断、限制竞争的合并、排除新竞争者进入市场的供应者与分销者之间的纵向协议以及虚假广告等)提供救济。绝大多数的wto成员方认为,反垄断政策的基础是通过约束各种反竞争的企业行为以保护和促进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与行为,从而使市场机制功能最大化;反垄断政策的核心目的则是在竞争者之间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和竞争条件,改善资源分配,促进经济效率和提高消费者福利。虽然就反垄断政策进行国际合作的呼声早已有之,国际社会也进行了大量的努力,但由于各国利益难以调和,迄今未产生有关反垄断政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多边协议,甚至尚未举行有关竞争政策的多边谈判,竞争政策到目前为止还是一国的国内政策。
(二)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两种路径选择
目前,反垄断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贸发会议、wto、oecd)的重视。除上述国际组织外,成立于2014年10月25日的国际竞争网络(icn)是目前在竞争领域非常活跃的国际组织,它是由美国发起的国际组织,虽然没有固定的场所,但在竞争领域影响很大,icn每年召开年会,各国竞争主管机关就各国面临的问题进行行交流并就竞争执法的国际合作问题进行对话。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都是icn的成员[2]。反垄断立法的国际化和执法的国际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都要求我国必须时刻关注国际反垄断发展的新动向,加强反垄断的国际合作。
最近的国际反垄断政策体制的尝试主要是由欧盟和美国推动的,欧盟希望整合国际反垄断法律并在wto范围内执行,而美国则希望组成一个国际竞争网络(icn)作为多边合作平台。目前,两个建立国际反托拉斯体制的途径都在积极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途径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从外部性内化、机构问题和可行性、协议/执行能力、监管效率、有效竞争保护、冲突解决手段以及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对wto和icn的国际反垄断行为进行比较。
(三)两种路径选择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的比较
比较wto和icn作为国际反垄断政策体制的途径时,人们应该首先考虑二者各自的可行性和适宜性。反垄断的目标其实很明确,那就是使国际福利最大化[3],因此应该考虑到各国总是追求使本国利益和福利最大化的政策,因此,国际竞争政策体制的形成实际上可以用“囚徒困境”模型来概括(budzinski,2014)。另外,反垄断政策应该具备公平性和非排他性(icpac,2014)。wto是一个具有良好声誉的国际性组织,它的运行有很高的透明度,同时遵守非歧视性原则。wto的职责是消除贸易壁垒和竞争限制,并解决贸易纠纷。由于wto具备完整的管理机制,wto无疑是一个整合国际反垄断政策体制的合适机构(tarullo,2014;fox,2014)。然而贸易和竞争政策之间并不是互补关系,一个关注贸易问题的组织并不一定适合解决竞争限制问题。因此,只要竞争限制对自由贸易产生影响,就只能通过执行限制性的国际竞争规则来解决[4]。同时应该看到,wto的贸易委员会最擅长消除贸易限制性行为,而不是调查秘密的反竞争行为。因此,有必要组建一个由竞争政策专家组成的部门,但这需要很多努力和费用(janow,2014;tarullo,2014)。由于存在时间很短,icn并不具备丰富的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也不拥有wto那么高的声誉,但它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国际组织,拥有很多优秀的竞争问题专家和学者,国际声望也越来越高(janow,2014)。它的成立是为了解决国际竞争冲突,具有专业化处理国际竞争问题的优势。因为其特有的非正式性和非限制性特征,竞争机构更愿意在icn内参与讨论和合作(pons,2014;todino,
2014)。但它的非限制性特征同时也是处理国际问题的最大缺点。在wto内部可以通过限制性原则使国际竞争政策国际化,从而最大化国际福利,然而icn却不能改变各国对本国市场和福利的关注。
处理国际竞争问题需要得到竞争机构、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世界范围内协会的支持和接受(graham,2014)。美国并不支持通过wto整合
国际竞争标准,发展中国家也担心得不到公平对待而不支持这种途径。即使wto建立国际竞争政策体制被接受,仍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pons,2014)。竞争原则要求所有成员的承诺,因此可能会使一些竞争机构的权力和国家利益受到限制,这使得一致赞同很难达成。另外,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他们的权利能否得到很好保障仍存在疑问,担心协议会让跨国公司很容易进入国内市场,而自己同其他国家竞争的能力得不到加强。icn受到政府的支持,因为它不强迫要求把各国的竞争机构转化成国际性竞争机构。作为一个国际性网络,各种各样的竞争机构自愿集中在一起同专家讨论国际竞争问题,寻找非限制性建议,同时又不会削弱成员的自主权,icn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wto和icn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成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引入竞争法律,参与他们的组织。但就发展中国家而言,icn更受青睐,从坎昆会议中发展中国家否决新加坡议题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对wto的怀疑。然而,icn应保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项目计划中能够很好的考虑,而不受发达国家的剥削,否则发展中国家是不愿意参加这个网络的。
(四)两种路径选择的效率、执行力以及冲突协调方面的比较
由于单边或双边措施因平行调查、对立制裁、信息非对称会导致效率损失,国际协调的方式可以减少这些问题,从而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由于wto最终朝着统一的国际竞争法律努力,包括对最低准则的共识和wto原则的使用,过程可能更透明些。另外,wto的限制性协议,包括非歧视性原则和监督会使各国无法保证本国利益,从而大大减少国际竞争问题方面的分歧和冲突。总体来讲 ……此处隐藏18971个字……干预与协调为主导、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市镇自治与社区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m。公平正义、稳定有序是社会管理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
二、社会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刚。前工业社会,各国政府一般只靠国家机器的“专政”功能和文化的“教化”功能去管理社会,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政府开始通过一定的社会政策,通过向社会中的人
提供必要的服务来达到社会管理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从20世纪中叶福利国家体制形成开始,社会政策成为实现政府社会管理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世界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广泛实行各项社会政策,通过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达到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实施有序管理,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杜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管理的效果;社会政策贯穿于社会管理过程的始终,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镧定、实施、执行社会政策的过程,社会政策是国家干预杜会、管理社会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措施。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政策对于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的安全,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提升社会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使其成为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社会政策嵌入政府社会管理过程的途径
1.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以促进社会整合
社会政策是当代社会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主流方式,是对个人、群体和社区的各种基本需要的制度性回应。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为那些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性帮助,从而达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整合的目的。所谓社会整合,就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是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使人类社会各个部分之间保持联系的状态、实现一体化的过程。在传统社会,社会整合与联结主要通过情感和宗教,工业化之后的现代社会则主要通过社会分工来实现社会的整合。按照涂尔干和帕森斯的观点,社会分化基础上的整合必须有一种团结的整体所具有的共同情感作保证。这种共同情感体现在对所处社会的认同与依赖,如果国家制定的社会政策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就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累积和增长,从而引发灾难性的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联结的断裂,影响社会的安全运行,使政府的社会管理效能难以充分发挥。正是在此意义上看,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成为社会政策行动的基础和先导。
2.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满足社会的需要,以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
社会需要,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维护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就其内容和层次来看,首先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现代社会是日益分化的社会,社会阶层之间和不同的社会群体、职业、种族之间的关系如果呈持续性紧张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其次是社会有序的需要。有序的社会是人们在行动上具有一致性的社会。社会稳定具有动态性、变异性
和相对性等特征,社会稳定是表象、是初级状态,如果满足于表象稳定而不去构建有序社会,就会使一些深层矛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也难以实现社会的持久稳定,因此,安定有序是社会运行更高层次的理想状态,是保持社会繁荣发展的根基。第三是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主要解决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问题,而社会的发展主要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为中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会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社会政策可以有效地满足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需要:政府通过实旌社会政策,干预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害关系,使人民的安全和福利得到合法的保障,缩小不同利益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差别,使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距离由于社会政策的实施不断缩小,使社会的紧张状态由于社会公正和人权的实现而得以消除,从丽有效地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动,从而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此外,通过规划和落实社会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使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协调,使人类社会日益接近既追求效率又追求公平的社会管理目标。因此,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整体需要的过程中,发挥了其作为社会结构的—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即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的功能。
3.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提供社会规范,促使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统治阶级都有一个特定的管理目标体系,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人口等各个层面,这些目标体现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体现着一定社会运行的社会理想。社会政策体系是以激励机制为主的规范体系,虽然有些政策有时也提出一些限制性的要求。告诉人们不能超出哪些范围,不准做哪些事情,但它的本性更多地是在鼓励人们去干干什么,告诉人们的行为达到什么程度,这与以惩戒为主要特点的法律体系不同,也与以自律自省为主的道德规范相区别。法律的刚性特点使得人们在操作时不能有伸缩回旋的余地,而道德体系的自律特点又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显得力度不够。因此,社会要求一种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规范体系,这种规范体系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有相当的弹性,基本上可以解决众多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问题,唯有社会政策才可以担当此重任。社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它既可以适应长期的社会行为,也可以适应短期的社会行为;既可以解决普遍性的社会矛盾,也可以处理特殊的社会问题。它可以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整与控制,
因而是国家或政府最主要的社会管理工具。离开了社会政策实践,任何—个政党或政府都将难以生存。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如何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作为实现政治统治、关系政局稳定、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的社会管理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通过社会政策实践来实现,这是由社会的需要和社会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政策体系包括保证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制度型社会政策和针对弱势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政策。制度型社会政策重点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保护的社会政策设计,强化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护安全网和医疗卫生服务网。补缺型社会政策既包括加快建立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救济政策等这样消极的社会政策,也涵盖加快建立如农村教育政策、就业政策、反贫困政策、社会资本政策、民众参与政策、社会自治政策这样积极的社会政策。因此,转变社会管理的战略重点,就是要实施适应新形势的社会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的制度型社会政策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要建立完整意义的社会政策仍需要—个长期努力过程,而作为针对弱势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利益,是社会的重要“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综上所诉,社会政策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调控社会、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