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暨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汇报交流材料

时间:2024-05-17 03:16:39
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暨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汇报交流材料[本文共4185字]


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暨

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汇报交流材料

 

作为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联盟第一批成员,南宁学院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在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建设和学校进行质量人才教育培养的基础上,依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南宁市人民政府、广西质监局、广西教育厅、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联盟成员单位等优势资源,共同建立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暨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南宁基地”)。

一、南宁基地基本情况

(一)六部门共建,高规格落成

基地于2017年12月10日落户南宁。基地成立当日,时任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文飙、南宁市市长周洪波等领导出席签约授牌仪式;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南宁市人民政府、广西质监局、广西教育厅、广西人社厅、南宁学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南宁基地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合作机制等。

(二)南宁基地目标定位

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质量工作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推动好广西质量强桂工作;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者、职业技术工人以及全民质量意识和素质的培训;推动中国-东盟质量基础设施研究和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设施互认互通,加快质量基础设施国际化步伐。努力建成面向东盟区域性开展国际质量合作的排头兵,推进广西实施质量强桂战略的动力源,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开展质量强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智库伙伴,帮助广西企业持续提升质量经济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师益友。打造集合多方资源优势,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而跨系统开展合作的一个典范。

南宁基地围绕质量研究与咨询、质量教育与培训、质量公共服务三项重要内容,形成“两中心、一平台”的发展格局。“两中心”即区域质量研究与咨询中心(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咨询中心)、区域质量教育与培训中心(中国-东盟质量教育与培训中心),打造区域性质量政策研究与质量咨询高地、质量教育与培训高地;“一平台”即区域性质量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企业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实践高地。

(三)南宁基地组织机构架设

基地成立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由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南宁市人民政府、广西质监局、广西教育厅、广西人社厅和南宁学院相关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领导办公室设于南宁学院,负责南宁基地建设及日常运作工作;成立南宁基地专家委员会,由国内质量研究和教育专家、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专家组成。

二、南宁基地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南宁基地成立近一年来,根据基地建设理念、目标定位、指导原则,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质量研究与咨询工作有效开展

1.结合南宁市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市工作要求,围绕增强首府质量文化底蕴,培育南宁城市质量精神,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跨部门联合、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质量工作格局,在服务重点新兴产业质量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宜居城市服务品质再升级等方面,开展一系列质量强市调查研究工作。获得南宁市人民政府2018年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质量调查研究与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支持179.2万元,并正式启动4项质量调查研究项目,即:

(1)“南宁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内涵与特色建设项目研究”项目:旨在大力加强南宁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的力度。结合南宁市质量强市实施方案,对全国质量强市特色建设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指导南宁市借鉴成功经验,减少试错成本,确立建设内涵,找准发力方向,凝心聚力推进南宁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特色建设,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经验。

(2)“南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质量提升精神,结合南宁经济特点,借势国家机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跨部门联合共建质量的特点,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推动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体制,实现治理体系优化、协同、高效。

以上两项研究项目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于2018年7月19日正式启动,目前已组织联盟成员单位有关专家赴上海、成都、柳州等地展开调研工作。

(3)“南宁市新兴产业质量提升标杆企业建设”项目:旨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旨在引领企业开展质量变革与创新,推动南宁市“工业强市、产业升级”战略全面实施。

(4)“品质升级 宜居南宁”城市服务建设与发展项目:旨在促进南宁市服务质量标准再提升、人居质量品质再升级。通过深入剖析南宁市多年以来在全国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典型做法,提炼总结全国宜居城市建设中所取得的可复制、能推广、可展现、能包装的“南宁经验”,进一步向市民进行普及推广、向全国开展宣传推介。

以上两项项目由南宁学院组织本校科研团队展开实施。

2.依托南宁基地,在2018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与广西标准研究院签约共建中国-东盟传统中医院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背景下桂港澳与东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建设的南宁倡议精神,双方依托南宁基地良好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多年来与东盟国家专业机构广泛合作与交流所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合力推动中国-东盟传统中医院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用标准化手段推动中国-东盟传统中医药产业传承发展,培养更多的传统中医药标准化人才。

3.组建科研团队,成功申报并承担制定广西地方标准“桶装饮用水PC罐清洗消毒卫生规范”,完成食品召回联系点工作机制编制等质量相关科研工作,组织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参与科技下乡工作,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有序推进

1.开展四期南宁市“高质量发展大讲堂”项目。

面向党政机关、相关事业单位、重点企业,质量分管领导、质量负责人和质量强市骨干人员,参与南宁市质量强市工作有关的咨询服务机构、宣传机构及社会组织等,开展了四期主题分别为:“深入探索‘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走共建共赢共享之路”,“重点产业的质量创新与品牌培育建设案例分析”,“中国-东盟技术型贸易壁垒对出口市场的影响和分析”的专题培训项目。

旨在提高南宁市质量强市相关人员的质量素质与建设能力,帮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准确把握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观念,建立质量战略意识,全面加强提升领导干部的质量领导力和质量治理能力;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引领全体市民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上,建立起统一的质量文化、理念、价值观,增强首府质量文化底蕴,形成城市质量精神。

2.强化特色和行业背景,面向社会开展质量人才培养。

南宁基地成立近1年来,共举办、承办质量类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数约2000多人次。

3.扎实开展质量人才培养。

根据南宁学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群”是学校建设的六大专业集群之一。“质量管理工程”也是学校对内重点配置资源,对外突出自身特色的两个重点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之一;二级学院机电与质量技术工程学院共开设4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5个中职专业,在西部地区率先打通了中职、大专、本科多层次的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其中,重点打造以电气、机械、食品为基础,以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工程特色专业群。目前开设有质量管理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1个专科专业,以及产品质量监督等5个中职专业。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获批广西民办重点专业,学校成为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联席会首批常务理事单位。

为确保专业教学质量,学院着力打造一批实践和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78人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3人,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5%,“双师型”教师占34.6%,并聘请了25名广西质监系统高级专业人才担任学院兼职教授和副教授;组建教改团队,开展以建设应用型课程标准体系为项目载体的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多项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并出版《质量技术监督知识读本》、《食品质量检验》等多部著作、教材。

(三)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搭建

筹措约200万元资金搭建移动互联“质量研究与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开发质量相关教学资源,多形式开展质量通识教育;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适合南宁市产业经济需求的线上质量教育课程资源、测评题库;通过“线上质量课堂+线下科普基地+多元立体传播”的模式,为南宁市机关、社区、中小学等提供质量基础教育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先进质量技术交流、传播平台。平台不仅能够实现教学信息化,也可以开放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地方开展质量研究与教育,为全民质量素质提升,推动质量强桂等方面打好基础。

(四)积极开展面向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交流工作

1.举办泰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傅仁大学暑期交流访学宣讲会,就短期交流进行说明,分享访学经验。并计划组织15名学生赴该大学进行为期11天的交流访学活动。

2.南宁基地共建单位广西质监局直属事业单位广西计量院多次对柬埔寨国家计量中心就电学、热力学等内容开展计量技术援助培训,进一步深化中柬计量交流合作。

3.南宁基地共建单位广西质监局直属事业单位广西标准院联合国家东盟标准化研究中心(广西)、以及国内外相关机构、组织,在今年9月中国-东盟技术专业与创新合作大会期间,共同发布了《传统中医药区域标准化合作倡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传统中医药领域加强联合研究、共同致力于国际和区域标准的制定、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创新发展以及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的五大合作内容,全方位助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传统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继续深化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暨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南宁基地职能。

一是依托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组织专家学者,整合区域资源,开展质量提升问题研究;二是以区域经济发展对质量专业人才、质量职业人才质量素养的需求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健全南宁市等重点城市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三是完善“质量研究与教育云”教育平台建设,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及东盟国家质量信息共享平台,打造企业质量标杆数据库,建成质量诊断、质量服务、品牌培育等互联网服务平台。

(二)立足本职,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教学资源开发、师资能力提升,不断完善质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建设,强化应用技术教育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服务“一带一路”,筹划好面向东盟的国际交流活动。

通过联盟的平台优势,联合培养东盟留学生;适时举办东盟质量人才培养论坛等活动。

《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暨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汇报交流材料[本文共418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