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说课稿

时间:2024-06-03 20:28:45
说课稿[本文共20823字]

[寄语]说课稿共含8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说课稿

说课稿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温馨一家人》是继品德与社会(三上)《我的家庭》后又一个关于"我与家庭"的教学主题,是对上一个单元的一种提升。《孝心献老人》以生活中尊老爱老的图片导入,然后介绍了一些古今中外尊老、敬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接着是一个重阳节和爷爷、奶奶出游的小故事,表达了对祖辈的孝敬和感激之情,最后设计的以了解祖辈、尊重祖辈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与祖辈的沟通,激发学生对尊老敬老的道德认同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明白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自己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们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就要懂得回报,要了解老人的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孝敬老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上《我的家庭》单元中了解了家庭成员的组成,交流了家人的故事,体会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感受了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萌发了感激之情。但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把长辈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尤其是对老人,往往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或者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在做法上存在偏差。加上我国目前面临着老龄化社会,在此情况下进行敬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课时

本课共分两课时,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

四、课时目标

1. 了解老人曾经对家庭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2. 理解为什么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

3. 了解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具有尊重、孝敬老年人的美德。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关注老人的晚年生活,做到尊老敬老。

难点:为什么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我们该为老人做些什么。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中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而且要在心灵、情感的充盈中得到精神的体验。新课程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孝心献老人》这课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回报,要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孝敬老人。在教学中,我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了解到关心,从关心到尊敬孝敬,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力求让他们在自主感悟中自育自悟。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采用了五个步骤来唤醒学生的真情,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一)猜字导入,唤醒真情

课的开始我从让学生猜甲骨文开始引入,模仿孝的动作,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奠定学生尊老爱老的感情基础。

(二)回顾付出,感悟真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课前向老人了解他们年轻时的工作情况,课堂上通过介绍,展示光辉岁月的见证,让学生通过那证书、奖状、奖章等实物,了解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再启发学生回忆老人对孩子一件最感动的事,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小品的形式展示,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体验,感受老人对家庭的付出和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又通过老师小结性的话语,明白老人们为社会、为家庭和儿女的辛苦付出,从而突破了为什么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这一教学难点,从而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三)社会回报,感恩真情。这一环节旨在了解了老人的贡献后让学生感受全社会,全世界的人都在关心老年人,意识到孝敬老人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这里我灵活地处理教材,把多种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使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对世界各地对老人的关爱,用知识小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学习,然后又结合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了解舟山各地开展的活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课前对社会关爱老年人的这一调查,则让学生通过调查,亲自到生活中体验,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老人。录像中老人的心声,是对学生调查内容的小结,也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得到教育。通过《夕阳红》生动的画面,乐曲的渲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

(四)创设情境,激活真情。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落实到行动中去。要孝敬老人,就要了解老人的需求,尊重老人的意愿。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老人的需求,感悟到老人对孩子的无私,用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告诉孩子们,老人不仅需要丰衣足食,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在了解了老人需求的基础上再来制定活动计划,让学生的情感在平时的行为中得到巩固,让孝心深入学生的心灵。

(五)总结延伸,传递真情。我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希望他们做到敬老爱老,进行了课外延伸。因为延伸活动是帮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行达到统一的有效途径。课后加强实践,让学生用课堂上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从而把活动引向纵深。最后以孝字结束,首尾呼应,借助歌声中让学生的情感久久回荡在学生的心中。

第2篇:说课稿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说课稿范文。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刁园长,感谢徐舍幼儿园给了我这么一次与大家学习和研讨的机会。

一、教材来源

科学探究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玩起了自带的小车,有的说:“我的小车滑的远”有的说:“我的小车跑的更快”孩子不经意的言语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何不让幼儿自己来玩小车呢?《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活动中随机生成,顺应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基于这一理论指导,在我的心中产生了生成这节课的欲望。

同时,这个活动我结合了上次我在和桥幼儿园听的一节科学课,它是由实验幼儿园蒋煊老师执教的,她的这节课活动目标是:

1、在主动操作中感受坡面高度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

2、讨论相对公平的规则,探索正确的比较汽车下滑速度的方法。

3、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初步合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的过程:第一个环节基本上差不多,没有多大变化,但第二个环节蒋老师还是一人一跑道一积木,通过比赛引导幼儿探讨、感受汽车下滑速度与斜坡高度的关系,她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自己讨论比赛规则,挑战性不够。经过我们研讨,我 ……此处隐藏18032个字……度减少,形成低气压,大路上的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夏季大陆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气压中心。

学生阅读课本37页图2、13和2、14。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分析北半球海洋和陆地高低气压中心的变化。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二课时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做活动,读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地图从地图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训练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以及影响。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重要的地图和教学环节和结论,使整个教学过程集中紧凑。重难点凸出。不足之处是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学习兴趣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第8篇:说课稿

小编猜你正在找这篇说课稿范文,但愿你能喜欢。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课本第八册第九单元课题四《三毛之父》。

我准备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 说教学设计

我将本课设计为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借助美术作品欣赏、动画片欣赏、表演三毛、即兴绘画等手段,设想将艺术领域里的绘画和音乐、表演等进行自然的融合,探索艺术课的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

二、 说教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三毛之父——张乐平爷爷和他的漫画。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漫画艺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漫画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三大特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审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由欣赏29位画家为张乐平老人所做的不同的漫画肖像作品入手,了解不同的漫画表现形式及其表现的思想和主题,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漫画创作。感受张乐平老人的连环漫画艺术作品,对作品进行描述、表演,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不同的漫画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进行漫画创作。能够了解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内涵是人文主题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和主题。

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三、 说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法”,从参观艺术小屋中的29位画家作品到了解三毛的故事,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欣赏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课件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感受漫画艺术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和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和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和漫画作品交替使用,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的结合,更好的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讨论,以获得最佳效果。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总之本课程的全过程就是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四、 说学法指导

要画漫画像,就必须抓住神态、表情、特征进行夸张、变形,这样才能画出有趣的漫画像。但漫画并不是丑化,而是夸张、变形了的脸部特征,使变形后的形象有另外一种美感。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这些理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漫画作品和教师演示过程,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和感受漫画的表现特征。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五、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由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分析、讲解、欣赏演示——学生自主创作——互评作品、小结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时看不见的现象或事实出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初创设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学生喜欢看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看漫画,从这一点切入主题,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教学开始部分,通过欣赏29位画家作品导入,引导学生观察,29位画家画的都是同一个主题,同一个人。虽然画家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进行人物刻画,但是画家都是抓住了典型形象的特征,并将其适当夸张,所以能看出来29位画家共同的主题。再欣赏漫画形式的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片段,引出今天的主题——三毛之父。

2、分析、讲解、演示过程

(1) 三毛的故事,老师快速画出“三毛”,请学生认识这个老朋友。

(2) 课件演示漫画《三毛流浪记》,小组讨论这些画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故事。

(3) 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其中任意一副进行创编表演。

(4) 我们也来画漫画。再次仔细的观察漫画,讨论漫画的特点,就是夸张、变形、幽默……

(5) 学习并选用29位画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尝试为自己最熟悉的同学进行漫画式的绘画表现。要画漫画像,首先要了解脸部的特征,然后再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画出漫画像。(这时候学生是初次尝试漫画,表现的不够大胆仔细)

(6) 请一名脸部很有明显特征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请大家说出他的脸部特征,老师根据特征,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示范画出他的漫画像。

(7) 小结:要画漫画像,就必须抓住神态、表情、特征进行夸张、变形,这样才能画出有趣的漫画像。但漫画并不是丑化,而是夸张、变形了的脸部特征,使变形后的形象有另外一种美感。

(8) 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老师巡回辅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播放轻音乐)

3、互评作品,小结

(1) 请完成里作业的同学把自己的漫画作品防在展示台上展示介绍,并猜猜他(她)是谁。请别画的同学上台来与作品进行比较。

(2)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三毛和三毛之父——张乐平爷爷,并学会了怎么样观察分析人脸的特征,使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好朋友画出一副漫画像,我想大家以后一定会画出更多更好的漫画作品,成为一名真正的漫画家。

(3)结束授课,师生互相道别。

板书设计:漫画特点:夸张、变形、幽默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8篇说课稿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说课稿范文。

《说课稿[本文共2082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