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中学生菜根谭读后感

时间:2024-03-05 03:16:31
中学生菜根谭读后感[本文共5290字]

【编辑说】中学生菜根谭读后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菜根谭读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菜根谭读后感1

《菜根谭》是明朝的洪应明所著的书,在日本企业界已被追捧为“奇书”,从此便能知其修身养性的力量之深。都说: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古人亦云:性定菜根香。都可见,人只有经历了平淡艰苦的生活,才能使经验有所增长,人格有所升华。这便是《菜根谭》这本书的宗旨,静心读它,才能品得仁智百味,让失意者变得彻悟,让成功者懂得长胜不衰的方法,让居官者明晓如何仁政廉洁,让平凡人也自能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而这本书中的感恩的言论,也自是讲得十分有理。有这样一句话: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意思是说,我对别人有功劳不必挂念,但如果自己有过于人,却不能不计较;别人对我有恩情我不能忘却,要想着去回报,但有仇怨却必须忘掉。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多么迂腐,还不如“德怨两忘,恩仇具泯”呢。但是,“德怨两忘,恩仇具泯”只是针对自己给予别人的恩怨来说,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要时刻铭记。别人的仇怨,我们只是把它写在沙地上,让它可以随风流逝,不再计较;但别人若有恩于我,却必定要深刻在心上。其实,看到这句话时会有触动,是因为我觉得它非常像是爸爸妈妈对待我的行事准则:爸爸每天奔波忙碌,却从不会在我面前提及劳苦;妈妈日复一日忙家务,即使汗如雨下也不会叫一声累。而我如果在母亲节或父亲节那一天,给他们小小的表示,他们却比以往都要显得开心。那么,这句话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我的行为准则呢?为什么只是沉浸于爸爸妈妈所构造的幸福与恩惠中,而不去报答呢?

《菜根谭》中还有一句话: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先暂且不说别人给予的恩情,光说我们受到了爸爸妈妈莫大的恩德不知回报,不就是刻薄、冷血到了极点么?这样的情况当然要避免。对爸爸妈妈的回报,应该不只是在节日请他们吃饭,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都融入感情,给他们温暖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这些,《菜根谭》中也都有体现:如“知足者藜羹旨于高粱,布袍暖于狐貉”。我们要满足于爸妈提供给我们的环境与条件,知足才能常乐,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便能“编民不让王公”,精神生活也十分富足。

又如“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具非矣”。回报父母便不要去计较得失,挂念他们会不会给夸奖,不然这种感恩之情也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与价值。再如“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面对父母不挂记自己的回报,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所积福,自己付出得越多,回报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深厚,福泽也会绵长。

在静心凝神的《菜根谭》阅读中,我懂得了很多。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菜根谭读后感2

闲来无事,随手拈一小册子,读毕,若有所悟,而后,心静如水。

抬眼一看,此册名为《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名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此书内容令人陶醉,可单单书名令我颇为不解。菜根谭?莫不是与那菜根有何关联?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经查询,乃知,此书名得自于宋朝汪信明的一句话:“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俗语亦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此“谭"同”谈“,音近通假,如《天方夜谭》等。

细细查询,原来,《菜根谭》写于明代,作者洪应明流传至今的著作除《菜根谭》外,还有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仙佛奇踪》4卷。实则,《菜根谭》严格说来并非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这些格言警句无一不是文辞秀美,对仗工整,促人觉醒,耐人寻味,有着深刻的哲理,得以教人,育人。仔细品读,竟也发觉有了一种不可捉摸的意味。

读完此书,偏就有一那么一章的句子令我极为影响深刻。”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这句是关于理论道德规范的,大致意思也就是:“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这段话说明正义与邪恶的结果是及其不同的,一个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即使受到了误会,那也是暂时的,而那些依附权势的人,终究是没有好结果的,宣扬了正与恶的本质区别。一个真正看透世事的人,大都是把精神财富看重于物质的,他们宁屈一时,亦不背负冤屈一世。坚守道德规范的人大抵是把世事看得更透彻些吧,大梦初醒,看破往事,清者自清,穷极一生,仅为于此。话说回来,何为“聪明人”,不过是看透了万古之中,看过了世上世事,心有所悟,安分守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想自己该想的事。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深者见深,浅者见浅,高手未见,亦是无物。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这些道理亦不过是书中一小部分,或许,不仅是书中,在学习之中,生活之中,有更多百般在等待我们 。

其是这本书的深意,或许更深入人心。读毕,心尤幽静,似有潺潺小溪留过心底,清澈纯净。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理解、淡泊、向善与智慧,让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读书,让我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谈,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这就是 “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究其意,“菜根”坚硬多筋,只有经过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真味”。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或许只有耐得贫苦生活,才更能创造人生的百般事业。如此修身养性、教人育人、意味深长的好书,买来读上一二又有何妨!

菜根谭读后感3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后感4

读《菜根谭》,我受益匪浅。它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智慧书。有时,书里一句简单的话,给我带来了足足几天的思考与感动。它用散文诗化的手法从从修养,处事,学习,心境等方面给我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人生道路作了积极的指引。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佛出世的思想,所以品读《菜根谭》,让我在体悟人生的真谛时,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了进有进一步的深化。

在《菜根谭》的五大章内容里,我最喜欢它提升心境的诗句。一行“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过疏竹,风停而竹不留声”,我的思绪在这唯美字句间飞扬:大雁飞过寒潭,不会留下痕迹;风从稀疏的林子里穿过,声音却不会因此而停留。我们的人生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光明,也绝不会因为偶尔的失误而毁灭,得与失往往只有一瞬间,如果难以承受考验,我们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会立刻倒下。读到那句熟悉的“宠辱不惊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时,别有一番感受。大学之前是为了考试而盲目背诵,而今天它却深深地撞击了我的心扉。平静处事,冷眼观事,不以物喜,不以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有力的心里基石。

其次,使我感兴趣的要数它关于充满禅意关于佛学的领悟了。它推从的平淡是真,一切随缘,返璞归真,清心寡欲等,这些,对于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是极有帮助的。紧张的生活导致的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人们放纵了的欲望所造成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权衡好现实理想的关系,能够在忙碌的时候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空想的时候能够多思考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压力的漩涡之中了。如果我们能够“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静;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那么我们就不会遭遇如此多的苦难了。

“人生贵在随缘,一切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日常生活中,对很多事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一切随缘,真正实施起来却大相径庭了,为了达到目标,有时宁可扭曲自己的想法,用错误的理论指导出错误的行为,又用错误的行为继续错误的理论,自己还会沾沾自喜,执迷不悟。

《菜根谭》关于为人处事的知识方面也给予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一点上,它主要继承了《论语》的中庸思想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也即方圆出世。它提倡我们宽容,谦和,退让以及帮助和理解等等。它甚至完全推崇没有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的道理,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隐藏自己的有点长处,宁可有理也饶人等等,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做法是否过于保守了呢?如果每个人都不偏不倚,那还指望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矛盾里进步,每一个公民在不断的受挫之中取得进步么?在这里并不是否定《菜根谭》关于中庸思想的倡导,过分的中庸毫无意义,就我个人而言,和出风头闹事一样愚昧。

翻阅《菜根谭》,我愚昧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感化,在辩证思考与理性批判中,我成长着。我把它置于床前,利用每天睡眠之前的时间静下心来品读,执笔做一些小小的摘抄,尽情的享受这样的读书时光。

菜根谭读后感5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与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从教理念如出一辙。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辅导员岗位数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己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中学生菜根谭读后感[本文共529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