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4-01-19 01:54:46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本文共9481字]

第一篇:路遥《人生》5000字读书笔记

路遥《人生》5000字读书笔记

人生之爱情

在路遥《人生》这部作品中,很明显偏爱巧珍,我也很欣赏她,欣赏她对爱情认真付出的态度。路遥是仁慈的,在高加林人生最失意的时候,安排巧珍来到了他灰暗的人生,就像一米阳光照进了潮湿的心灵小屋,使他的生活还不至于彻底绝望。巧珍用她白杨树般美丽的身影,水灵的大眼睛,温柔且痴心绝对的心,抚慰了高加林民办教师被撤的失落受伤的心。

巧珍是美丽善良的,没看过这本书之前,我觉得善良二字适用很多农村妇女,而且很多人也总喜欢将这两个字泛泛落于这些人。可是看完这部小说,我却发现似乎这词不能随便乱用,用在像巧珍一样的一类人身上才合适。同时,我也惊讶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来爱情竟也能用善良来加以附丽。巧珍的爱情是善良的,尽管高加林最终没能兑现他当初的承诺,巧珍虽然怨却不恨,她没有文化,但是在爱情面前心与心之间是没有卑微与高贵之分的,她和一代才女张爱玲一样,情到深处内心满是慈悲,可她没有张爱玲倾城转身后的冷漠。在得知高家村民办教师的名额增加后,在拦截姐姐巧英准备在高加林回来路上羞辱他后,说服了姐姐一起到高明楼为高加林求情谋职。

悲哀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一段感情等到可以用善良来修饰,结局已明了。路遥最终将自己钟爱的巧珍这一人物嫁与了懂得执着追求和珍惜如初的刘拴,而这一切又恰好安排在高加林重新被贬为社员回来之前。感慨之余,不免心痛地承认这就是人生,如果你不够珍视你所有,如果你轻易放弃你所有,就要承担失去后永远不会回来之痛。冯小刚在《童梦奇缘》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爱情又何尝不是这样,虽然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或许会有很多次爱情,但是我想真正的从内心里爱的也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如果在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将自己的前途、利益与之交杂,你会破坏这份爱情的纯洁,不管它进行的时间或长或短,最终都会与你擦肩而过。高加林就是这份爱情的主角,不管是为了自己能够到大城市去发展而抛弃巧珍也好,还是利用爱情企图推动事业顺风顺水,选择和黄亚萍在一起也罢,他都亵渎了爱情的美好,加以爱情于瑕疵。可悲时间不能倒转一次,让爱情再重来一次。高加林最终明白自己的心,抛弃一切浮华,他爱的就是那个傻傻爱他的,在黄亚萍口中是农村妇女的女子,一个能包容他所有,一个为了他黄昏时分仍然执着等待他黯然提馍而归的女子,一个最终选择不拖累他的女子,一个他爱的女子。同时我们也庆幸爱情不能重来,奖励像刘拴那样执着的人拥抱了她,给了巧珍稳稳的幸福,不用再担心高加林有一天会离开自己。

一切的结局早已安排好,执着、纯洁的人才配拥有长久、美丽的爱情。爱情里的甜蜜两人一起珍藏,爱情里的苦难两人一起面对承担。白发苍苍时,依然能庆幸有你的手可握,有你的肩膀可靠,还有你的微笑能笼罩

人生之选择

路遥的《人生》故事发展跌宕起伏,主人公高加林的命运有起有落,设下了紧要的耐人寻味的几处人生选择。

高加林被撤掉民办教师后,虽然不甘心但是已经开始适应农村生活,何况还有了巧珍这样一个甜蜜的伴侣。偏偏这个时候高加林的父亲的亲弟弟高玉智,当兵衣锦还乡回来,在当地当了个劳动局长,副局长马占胜为了讨其欢心安排高加林当了当地县委的通讯干事。高加林心里明白自己是靠走后门进来的,也害怕有一天东窗事发,身败名裂,但是侥幸心理和求胜心切让他努力不让自己去想这些事。这是他做出的第一个选择,选择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利用歪门邪道来施展自己的抱负。高加林有满腹的真才实干,他压不住的锋芒一直以来都是高明楼的心头之患。客观来分析,其实是当时高加林所处的社会决定他不得不做出这一个选择,当时农村不像城镇,大学没考上还可以找其他工作,像黄亚萍那样在广播站播音。如果他不走这个后门,或许他会在农村待一辈子,像高加林这样性格的人是不会甘心的。所以就像路遥在书上所说的,社会其实也应该自省对于城市和农村制度的不公平,导致出现像高加林这样的行为泛滥。

当上县委的通讯干事后,高加林总算是找到了施展自己舞台了,干得也算如鱼得水。先是在报道南马河洪涝灾害的突出表现,然后是接踵而至的在县里、市里的大大小小报纸上发表文章,声名渐渐远扬,再加上一身的打球技术,在城里混得也算是有模有样。以致黄亚萍再次对他动心抛弃了克南 ,他也狠心抛弃了善良可人的巧珍选择了黄亚萍,克南的母亲一气之下揭了高加林的老底,让他卷铺盖走人,重新沦落为农村社员。高加林刚刚处于人生春风得意之时,马蹄一轻,自己又从高处摔了下来,大喜大悲,未免来得太快,太出人意料,让人措手不及。

人生之农村

农村总给人复杂的感觉,文明与落后并存的尴尬,质朴与顽固相容。鲁迅在概括国民性时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路遥的《人生》中农村的形象通过生活在它其中的人物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出来,具有代表性的高加林的父亲高玉德,善良质朴的德顺老汉,本是农村人却从根上看不起农民的知识分子高加林。

仔细阅读,不难发现其中农村存在几处明显的特征。

高加林父母那两张像核桃一样粗糙的皮脸,还有当高玉德了解到儿子民办教师被下的原因后,两行浑浊的老泪在皱纹脸上淌下来,流进了下巴上那寸最白胡子中间,将处在社会最底层农民的艰辛朴素描写得生动形象。雪上加霜的是还存在像高明楼一样精明圆滑的村干部,表面光明磊落,背地里却处处绞尽脑汁压榨农民,使自己免于劳苦,使农民处于劳苦,由此可想民生之艰。

在高加林母亲一句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农民的气愤和无奈被悲情渲染,似乎一切老天爷都已经安排好,在生活的突变中人只能逆来顺受,无力还抗。不管是生来就已经注定的农民身份,还是此刻不得不面对儿子得重新做回农民的残酷事实。每当高玉德遇到让他着急但他又无能无力的事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性地一个劲儿地摸着自己的赤脚片,仿佛摸着它他就能想出主意来,但是事实却仍像他的赤脚片一样结着厚厚的老茧,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蜕变。一个人的无奈,有时仔细观察就可以从他细小的动作中发现。一个人的可笑,有时可以从他的语言和行为中体现,可笑之后留给人的是深深的悲凉,高加林气愤地准备去和高明楼讲理却遭到了父母死命的阻拦,高玉德说以后见了名楼你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脸不要沉,要笑!今后加林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的照顾哩!这些言语不仅写出了一个老农民的可笑和悲哀,也揭示了很多自以为聪明,通达人情世故的农民形象。一句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留下一个苍凉的手势。

我时常在想,很多像路遥这样写过农民人物形象的著名作家,比如孙犁,他在小说《走出以后》中描绘的王振中形象,努力摆脱封建婚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了一名支援抗战前线的医护人员。相比较高玉德这样的农民形象,不满现状但是又不敢奋起反抗,以王振中为代表的积极向上的农民形象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同时也说明农民有很多形象,作家之所以选择这个人物形象,只不 ……此处隐藏4357个字……精神食粮是我的最爱。

这次阅读是我邂逅路遥图书的第二年,我已经读了不少的书,其中包括对我阅读品味影响深远的《穆斯林的葬礼》。在阅读经验上已经远非当年的毛小子了。我很快读了这本对我意义非凡的书籍。他严重的影响了我的阅读口味。

今后我看任何农村题材的小说都要与路遥的书相比较,记得当时很畅销田雁宁的书,我看了他的一部《都市放牛》,同时同名电视剧也在热播,我读了一半之后,立即停止了阅读。里面的主人翁丁青林也像孙少平一样走出农村,在城市漂泊,然后进入一家企业,通过个人的努力做上了经理------我读到这里想起了孙少平离开自己的村子之后,来到城市他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就是到了大牙湾煤矿也是一般的煤矿工人,丝毫没有要做经理的意思。

第四篇:【读书札记】路遥小说摘抄《人生》

【读书札记】路遥小说摘抄《人生》

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没一丝风尘,河里的青蛙纷纷跳上岸,没命地向两岸的庄稼地和公路上蹦窜着。天闷热提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地平线上,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一种恐怖的信息——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这时候,高家村高玉德当民办教师的独生儿高加林,正光着上身,从村前的小河里趟水过来,几乎是跑着向自己家里走去。他是刚从公社开毕教师会回来的,此刻浑身大汗淋漓,汗衫和那件漂亮的深蓝涤良夏衣提在手里,匆忙地进了村,上了佥畔,一头扑进了家门。他刚站在自家窑里的脚地上,就听见外面传来一声低沉的闷雷的吼声。

山西太原清徐县清徐县县城第二中学初二:侯翔

第五篇:生命的必要,人生的必要——路遥《平凡的世界》读书感想

朱俊林:生命的必要,人生的必要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书感想

朱俊林

批语: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一语中的。

这是一部大书,一方面篇幅大,一方面内涵大,选这样的书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精神。

对人物及其时代的分析比较准确,文字也很流利。

读完这本书最后几个字的时候,新的一天的光明已经快要降临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书中经常描写的情节,为生计和家庭,为未来和人生愁苦的主人公经过黑暗中的内心的痛苦折磨,在光明初现的时候,依然伴着日出上紧自己奋斗的发条,坚强而充满希望的走出屋檐,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这是一部家族史的小说,更是反映了在时代变迁历史推移中属于中国最广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人的奋斗,希望,挣扎,再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场面广阔的历史小说。作为一篇读书感想,过多的千篇一律的赞扬这部对中国无数青年人来说是人生指导的小说,没有什么新意。如果说到自己的感想,我首先想到的是书中的孙少平这一人物。

他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和众多的中国农村的家庭一样,刚刚经历了革命和解放不久便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他的家庭和中国所有的农民一样,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随波沉浮,努力认真却又略带迷茫的寻找摸索着自己的方向。少平的这一角色贯穿三部书,历经历史众多变化,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尝过艰辛,高中毕业因为客观原因放弃大学希望,转而回乡成为农民后来又历经乡村教师,县城揽活工人,煤矿工人的生活,在感情生活上,他在懵懂初开时喜欢过与自己命运相似的郝红梅,而后在精神和思想交流以及生活关怀互相吸引之后,爱上了具备新思想新主义但是又脚踏实地善良正直的田晓霞。经历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自我价值和随波逐流,炽热爱情和残酷现实等各种抉择和挣扎。这个角色可以算是整部书中连接乡村与城市,理想与现实一个重要角色。 首先,少平善良勇敢,淳朴正直,勤劳坚强的平直来源于他出生和成长的广

阔的黄土高原土地,在他身上,黄土高原农民的优良品质并没有遗失,反而很好的保存了下来。他深深明白自己对于学业的追求建立在全家人的牺牲之上,甘心回到家乡从事最简朴的劳动。孝敬父母,有爱兄弟的他即使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都将家人和亲人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与其说这是中国农民的优秀品质不如说,这该是所有青年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即使再最困难和利益诱惑的关头,都决不能违背道德和善良心灵的召唤。

第二,虽然为了家庭少平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弃学习和思考,放弃汲取知识和精神的养分,这使得他即便回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没有真的和普通的农民成为一摸一样的人,相反,对于自我的更深刻和冷静的思考让他选择了放弃农村一成不变的生活,去寻求自己的突破和成长,虽然离乡背井的生活并没有比家中好过多少,他却担起了自己和家人的责任,在精神上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人。最初上学时的淡薄自尊早就成长为强大的内心世界。也正是因为他冷静的视角和不放弃追求知识,才让他在很多重要关头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甚至在自己的哥哥发家致富迷失方向的时候一针见血指出了他的错误,成为了一个有见解和主见的人。

第三,除了继承父辈的优良品质,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摸爬滚打的少平,还谨守着一个有尊严的人的做人原则,他不轻易向邪恶低头,选择自食其力,对自己有着清楚而理性的定位,却并不因此丧失生活的信心,也许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无论生活多么艰苦,这个青年都努力而顽强的坚持着心中的信念,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在经历了伤痛,面对着善意的支持和劝解,以及来自金秀的热烈的感情,少平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单薄的少年,伤心于自己不够强大来得到郝红梅的爱情,也不自卑于自己只是个煤矿工人无法与心爱的晓霞在一起,而是理智沉静得认识到人生选择的不同,理解了爱情和人生的真谛的他,善意的拒绝了这份感情。同时,他也拒绝了被安排入省城过安逸生活的建议,不是因为他可怜的自尊作祟,而是他在劳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新的认识,他明白自己的活力和生命的希望在于辛勤的劳动,来自于自己的汗水和奋斗。

这样的认识,不是单单靠知识和自尊就可以完成的。这是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认识的理智的选择。

人生,生活,这样的词语说起来有些大,有些空泛,却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我们会遇到挑战,困难,挫折,失望,甚至致命的打击。这不分人生的

种类,无一例外。从少平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自己的软弱单薄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强大的灵魂。这样的成长,大概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共鸣吧。他心中回荡过的那些疑问和不安,是不是也曾在某个时刻叩响过我们的心门呢?那个时候,我们是否能勇敢而坚强的作出向这个平凡却不易的世界不低头的选择呢?

所有的话汇聚到一起,最后只有一句,便是我们的人生,必须要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对自己完成的成长。少平的经历是一个鲜活而鼓舞人心的例子。我们需要满腔热血,更需要经得起岁月打磨的耐心和坚持如一的信念。正如路遥在后记中的最后一句话,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本文共948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